“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,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……”提起吐鲁番或者葡萄,很多人会想到这支歌: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。
婉转优美的旋律、真切动人的故事,令无数人对吐鲁番充满了好奇和向往。听着它,你会感到吐鲁番的风是甜的,葡萄是甜的,姑娘的笑容也是甜的。
这首歌,甜蜜了一代代吐鲁番人、新疆人,也甜蜜了中华大地。
歌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(来源网络)
歌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(来源网络)
吐鲁番的葡萄熟了,果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。(马少宾摄)
1977年,为了创作声乐组曲《祖国四季》之中的秋季乐章,刘炽、郑秋枫、瞿琮等音乐家到新疆体验生活。在霍尔果斯的一个边防哨卡上,一个叫哈米提的战士拿出葡萄干让大家品尝,说是他女朋友从家乡寄来的。
这个与爱情和哨卡有关的小故事令瞿琮留下深刻印象。他回到乌鲁木齐后,正好赶上有人邀请他们去吐鲁番。适逢8月,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,还没去过吐鲁番的瞿琮出发前就满怀激情地写出了歌词。
他用深情幽默的表达,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情绪,快速而又清晰地把这个爱情故事讲完,并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、余音缭绕的结尾。
找了两位著名作曲家,都说难谱曲,瞿琮只好把词稿带回广州。没过多久,施光南到了广州,瞿琮把词稿给了他。第二天一早离开广州前,施光南这位从未到过吐鲁番的作曲家交出了答卷。
瞿琮又找到女高音歌唱家郑韵演唱,又因曲调太平而未果。瞿琮只好又把歌曲寄给施光南。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曲作者施光南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首唱罗天婵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词作者瞿琮。(来源网络)
这次,施光南选用新疆的音乐素材,采用二部曲式,全曲贯穿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,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迎接新生活的美好心情。1978年,施光南找到罗天婵和关牧村演唱,这首歌随之被传唱至全国各地。
这首歌,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各族人民崭新精神风貌的象征。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曲作者施光南故居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演唱者关牧村。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首唱罗天婵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首唱罗天婵今年85岁了。此前在做客央视中国文艺节目时,她提到自己曾经给这首歌提过建议。当年,她去海南岛慰问演出,有一天休息时,施光南拿着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的谱子向她征求意见。
“他想把结尾翻上一个八度,问合不合适,我说,现在的歌都兴翻上一个八度,俗了,按照歌词,还是应该就这样低音结尾最好,深情。”罗天婵说。
罗天婵说得没错,这首歌的新颖之处就在于将对国家、对生活与对情人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。歌词中“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,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”,“参军”一词提供主人公的身份线索,引出了与主人公有关的抒情故事,继而通过“啊,引来了雪水把它浇灌,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”等情节抒发情怀。
施光南接受了她的建议。罗天婵至今保留着那份已泛黄、还缺了一角的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手稿。
关牧村是另一位将这首歌唱响神州大地的女中音歌唱家。她也因为演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和新疆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关牧村演唱这首歌后不久,突然收到了一位新疆姑娘的来信,信上说谢谢关牧村挽救了她的爱情。
那真是一个名字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发来的。她说,她的男朋友恰巧也叫克里木,也是一个边防战士。因为克里木驻守边防哨卡,老是回不了家,两人见不了面,阿娜尔罕一气之下就写信与克里木断绝了关系。听了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感动了,就主动写信给克里木,支持他守边疆。
关牧村收到数以万计的信件,边防战士说,“听了您唱的歌,我今后要安心服役,守卫阿娜尔罕。”
吐鲁番一年一度的葡萄节成为新疆重要节庆。(来源网络)
吐鲁番葡萄节上表演的舞蹈节目。(来源网络)
四十多年过去了,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已成为吐鲁番的一张文化名片。进入九月,吐鲁番迎来旅游新高峰,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,感受吐鲁番的独特魅力。
大连游客黄玉莲说:“我从小就会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歌中唱的浪漫场景让我对新疆心生向往。这次特意去了葡萄沟,在葡萄架下欣赏歌舞表演,再唱这首歌感觉特别不一样。新疆真是个好地方,人美景美,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,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’,我觉得可以改成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,中外游客的心儿醉了’。”
(文/记者马少宾采写整理,参考资料:央视中国文艺节目罗天婵访谈视频、书籍《共和国的歌声》、人民日报)
视频加载中...
“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,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……”提起吐鲁番或者葡萄,很多人会想到这支歌: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。
婉转优美的旋律、真切动人的故事,令无数人对吐鲁番充满了好奇和向往。听着它,你会感到吐鲁番的风是甜的,葡萄是甜的,姑娘的笑容也是甜的。
这首歌,甜蜜了一代代吐鲁番人、新疆人,也甜蜜了中华大地。
歌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(来源网络)
歌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(来源网络)
吐鲁番的葡萄熟了,果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。(马少宾摄)
1977年,为了创作声乐组曲《祖国四季》之中的秋季乐章,刘炽、郑秋枫、瞿琮等音乐家到新疆体验生活。在霍尔果斯的一个边防哨卡上,一个叫哈米提的战士拿出葡萄干让大家品尝,说是他女朋友从家乡寄来的。
这个与爱情和哨卡有关的小故事令瞿琮留下深刻印象。他回到乌鲁木齐后,正好赶上有人邀请他们去吐鲁番。适逢8月,正是瓜果飘香的季节,还没去过吐鲁番的瞿琮出发前就满怀激情地写出了歌词。
他用深情幽默的表达,用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和极富感染力的情绪,快速而又清晰地把这个爱情故事讲完,并留下了一个意味深长、余音缭绕的结尾。
找了两位著名作曲家,都说难谱曲,瞿琮只好把词稿带回广州。没过多久,施光南到了广州,瞿琮把词稿给了他。第二天一早离开广州前,施光南这位从未到过吐鲁番的作曲家交出了答卷。
瞿琮又找到女高音歌唱家郑韵演唱,又因曲调太平而未果。瞿琮只好又把歌曲寄给施光南。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词作者施光南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首唱罗天婵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曲作者瞿琮。(来源网络)
这次,施光南选用新疆的音乐素材,采用二部曲式,全曲贯穿新疆民族歌舞中手鼓的典型节奏,充分体现了当时人民迎接新生活的美好心情。1978年,施光南找到罗天婵和关牧村演唱,这首歌随之被传唱至全国各地。
这首歌,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各族人民崭新精神风貌的象征。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曲作者施光南故居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演唱者关牧村。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首唱罗天婵。(来源网络)
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首唱罗天婵今年85岁了。此前在做客央视中国文艺节目时,她提到自己曾经给这首歌提过建议。当年,她去海南岛慰问演出,有一天休息时,施光南拿着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的谱子向她征求意见。
“他想把结尾翻上一个八度,问合不合适,我说,现在的歌都兴翻上一个八度,俗了,按照歌词,还是应该就这样低音结尾最好,深情。”罗天婵说。
罗天婵说得没错,这首歌的新颖之处就在于将对国家、对生活与对情人的情感融合在了一起。歌词中“克里木参军去到边哨,临行时种下了一棵葡萄”,“参军”一词提供主人公的身份线索,引出了与主人公有关的抒情故事,继而通过“啊,迎来了雪水把它浇灌,搭起那藤架让阳光照耀”等情节抒发情怀。
施光南接受了她的建议。罗天婵至今保留着那份已泛黄、还缺了一角的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手稿。
关牧村是另一位将这首歌唱响神州大地的女中音歌唱家。她也因为演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和新疆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
关牧村演唱这首歌后不久,突然收到了一位新疆姑娘的来信,信上说谢谢关牧村挽救了她的爱情。
那真是一个名字叫阿娜尔罕的维吾尔族姑娘发来的。她说,她的男朋友恰巧也叫克里木,也是一个边防战士。因为克里木驻守边防哨卡,老是回不了家,两人见不了面,阿娜尔罕一气之下就写信与克里木断绝了关系。听了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感动了,就主动写信给克里木,支持他守边疆。
关牧村收到数以万计的信件,边防战士说,“听了您唱的歌,我今后要安心服役,守卫阿娜尔罕。”
吐鲁番一年一度的葡萄节成为新疆重要节庆。(来源网络)
吐鲁番葡萄节上表演的舞蹈节目。(来源网络)
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已成为吐鲁番的一张文化名片。进入九月,吐鲁番迎来旅游新高峰,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,感受吐鲁番的独特魅力。
大连游客黄玉莲说:“我从小就会唱《吐鲁番的葡萄熟了》,歌中唱的浪漫场景让我对新疆心生向往。这次特意去了葡萄沟,在葡萄架下欣赏歌舞表演,再唱这首歌感觉特别不一样。新疆真是个好地方,人美景美,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,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’,我觉得可以改成‘吐鲁番的葡萄熟了,中外游客的心儿醉了’。”
(文/记者马少宾采写整理,参考资料:央视中国文艺节目罗天婵访谈视频、书籍《共和国的歌声》、人民日报)
相关问答
在音乐和歌曲中,经常遇到小调式,请简单介绍一下。
《如果当年王洛宾接受了三毛的爱,他们会幸福吗?》谢谢您的邀请!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,我可以很肯定的回答你,不会幸福!另外,想说的是,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...《如...
搜集《安次县吵子会乐谱》、《佛曲谱》。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,十一首琵琶练习曲。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。马可马可(1918-1976)江...